「盐田间吹拂的风成了我孩童时的感觉,有淡淡的海腥味,挟着人们的悲欢,有烈日、阵雨,和静静午后树荫下浓绿的清凉」
《盐田儿女》1994, 蔡素芬
推荐度:★★★★
易读度:★★★★★
早期的台湾农渔村社会,秉持着『敢拚、不抱怨』的理念,在老天爷的脸色下,过着艰苦踏实的生活。女主『明月』为渔村的盐田儿女,即使身为旧时代女性,为了照顾弟妹与不成材的老公,她做了所有男人的工作。
经历指腹为婚、家暴、讨债与贫穷,看着盐田缩减、渔村萎缩,明月体会旧时代的苦,为了新时代的孩子奉献一切。以下整理三点和大家分享:
#盐田的意义#
盐田是阳光的曝晒、海水与汗水的蒸发,所得来的成果,它的咸是生活的艰辛;盐田是细小分子的聚合,是点滴努力后的结晶。在旧时代靠着一股拼劲,埋首盐田与渔村所取得的成就,随着产业结构改变而消失,用劳力的累积在新时代无法结成往日的结晶。
#悲苦生活下的宿命论#
相较于前人说的台北梦,旧时代另一派的观念是宿命论,从早期台语歌多可听出『苦情、歹命』。女主明月虽为自家打拼,但对于父母的婚姻与工作安排却无从抗拒,包括后来老公积欠赌债与家暴,她仍然忍气吞声,为了小孩也为了名誉,如此消极抵抗也是一些人对于情节的批评之一。
#渔村的纪录片#
台湾的文学其实有不少优秀作品,但在戒严时期的打压下,文学出现很大的断层。留存于公婆辈的农村渔村记忆,在我们下一代小孩只能靠文字和影像来认识,
曾经的产业与当事人都已逝去。要做文化大国,透过书来记录时代是很好的方式,这本书做到示范,用很纯朴的遣词表达旧时代情感。
相较于蓝屋子,这本盐田儿女写得十分出色,旧时代的苦闷与希望描绘真挚,推荐给有兴趣的人,希望以上3点帮助到大家,喜欢的人欢迎追踪分享,也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。